遊客:
註冊
|
登錄
|
會員
|
搜索
|
佛教萬年曆
|
简体
|
電子大藏經
彌陀山莊
»
尊貴的大乘經典
»
華嚴三品 -普賢行願品 淨行品 梵行品
» 華嚴經淨行品講記【廿九】:若在於道
‹‹ 上一主題
|
下一主題 ››
投票
交易
懸賞
活動
打印
|
推薦
|
訂閱
|
收藏
標題: 華嚴經淨行品講記【廿九】:若在於道
Jill
(彌陀山莊)
管理員
UID 2
精華
48
積分 25364
帖子 1560
積分 16870
閱讀權限 200
註冊 2008-10-19
#1
大
中
小
發表於 2009-7-16 09:42
資料
短消息
加為好友
華嚴經淨行品講記【廿九】:若在於道
華嚴經淨行品講記【廿九】:若在於道
(資料來源: 華嚴的故鄉/海雲法師)
若在於道 當願眾生 能行佛道 向無餘法
現在上道了,修菩提道,希望能行覺悟之道。覺悟有很多層次,第一:要先認識自己,肯定自己,再進一步調整自己。調整自己很容易將自己形諸於外,例如, 有些初學佛者坐立公車上,拿著念珠念佛;或是有些蓮友穿著居士服在路上走。這些無非是要表示自己是精進、虔誠的三寶弟子,這是給人家看。所以自我調整時要 先觀察,付諸行動時才不會過與不及。
第二:調整時要適應周遭環境。如果你是在家修行,修佛道之前要先修人道,將家裡處理妥當,才能度眾。佛法講的是生活的事,要讓我們日常生活很自在、很 幸福,無憂無慮。如果連基本的家務事都弄不好,遑論其他。所以調整自己時,也要讓家裡人能適應接受,甚至能與你進佛門同修,讓生命的花朵綻放出芬芳;不但 影響家人支持你學佛,也熏習了周遭的人,願意聽聞佛法。這是一個調整的過程,將來才有機緣,發廣大願度眾生。
覺悟要從此處著眼,也就是從心性的認知上出發。人有很多習氣,有些是這輩子養成的,有些是多生累劫帶來的。像有些人雖在貧窮家庭,卻天生一副富貴的傲 氣,這表示前世的福報很大,卻不知惜福,多造惡端,才投胎轉世到貧賤人家,但前輩子習氣依舊,才會有富貴氣。因為他的生活背景已經不同,調整上就不一樣。 無論如何,我們一定要先認知自己,去做整體的調整,而且是冷暖自知,別人感受不出。此部分是整個生命的內涵,無法用腦筋想,腦筋是想不出前輩子的事,要靠 自己去感受。
心念的相續,是人最嚴重的習氣
第三:是覺悟的最高部分,也就是出離生死,不再到六道輪迴。我們要到極樂世界、華藏世界、普賢境界、一真法界,但這談何容易!我們要先把出離生死弄清 楚,覺悟到淨念相續,認知到斷相續心,如此才能出離三界。只是眾生妄念不斷,如何去得了極樂世界?縱使在禪坐時,雖然沒有妄想,但仍然是一種相續心,只是 妄想沒有浮現出來。就因為有相續心,所以一直在輪迴。我們不管設想什麼,都是以現在的經驗做基礎去推想,都是跟現在的境界相連續,這叫相續心。不斷相續 心,絕對成就不了。
以世間法為例:將家裡整理整齊,為的是讓我們的家幸福溫馨;男人在事業上奮力打拼,是為了成為某一號人物;即使進了佛門亦如此──要修最大的法,要有 所成就,仍然是要成為某一號人物。真正的修行應沒有這些,可是沒有這些,你又覺得無依,自我不能存在,總想找一個依靠。當我們一執著於修什麼法,一直想要 進入什麼樣的境界,那就是痛苦的由來,要出離就沒那麼容易了。
我們的心念是一個接著一個的,這種相續心是人最嚴重的習氣。這輩子想下輩子的事,今天想明天的事,現在想下一刻的事。現在想明天,明天究竟可不可想? 能不能想?其實明天就是過去影子的投射,你的明天還是生活在昨天,這樣不是一直在輪迴嗎?我們常說我有個理想,勾畫著將來會如何,想得很美,但是理想是過 去剪接的綜合體,過去的影子想要在將來實現,其實這樣並沒有真正活在未來,而仍是活在過去。試想我們過去就在三界輪迴之內,哪有出去?我們既沒有出離的經 驗,而那個經驗我們也不能設想,純粹是以過去的意識形態,點點滴滴剪接下來。
離開此世界到另一個新的世界,若以這樣的想法去想,那是肯定到不了的。極樂世界的描述,誰也沒去過。所以念佛要到極樂世界,要先斷相續心,不斷去不 了。要將自己騰空拋入,跟現在的境界完全不相續。想要到極樂世界,只有一個狀況──持名念佛。念佛念到一心不亂,念佛念到渾然忘我,念佛念到連佛都沒有。 假如我們能念到佛在念我,我在念佛,此時就把心安在那個境界。當然境界是屬於一種表法,極樂不是外在,也不是內在,而是我們生活中觀念的轉變。
「無餘」是學佛過程中有無成就的總關鍵
「向無餘法」與「入無依處」的意義相同,無餘法是完整的;有對立即有餘,無對立即無餘。我們天生就有對立,像身體的結構有左右眼,觀念上也很容易有對 立,當生活中有對立的情境產生,就叫做娑婆,沒有對立時,就是極樂。當一有對立時,現在就是此岸,相對的當然就有個彼岸,要去彼岸就沒有對立。當你到了彼 岸,若還想著另有一岸,那麼彼岸和此岸又有什麼分別?
在紅塵俗世中,我們是生存在主客對立的情境之下,所以要行覺悟之道。要覺悟主客二元是統一的,要覺悟娑婆世界,要覺悟此岸的觀念是不對的。若要成就, 要去除「此岸與彼岸是對立」的觀念,絕對不能用此岸的部分,因為用這邊的觀念是到不了那邊的,那邊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地方。
我們要將觀念調整,由對立變成統一,這種生活哲學的觀念如果能夠轉變,並且認同它,就叫做恆順眾生。當一切境界我都恆順了、認同了,也就合一了。無所 謂此岸彼岸,換句話說,也就是到了彼岸,到了極樂世界,這叫無餘法。當你心念一轉,能恆順眾生,那麼一切眾生已經度盡,若有一個眾生未度,就是有餘。
這是學佛過程中有無成就的總關鍵。為什麼眾生修行難,就在於對立的心性很強。所以經典說,這個世界有須彌山,此山就是人、我的界限。極樂世界沒有須彌 山,沒有人、我的界限。若你想要出離三界、了生脫死, 想要有個三界可以出,那麼三界就是你的依靠,當你求生西方極樂,極樂就是你的依靠。然而一有主客的觀念,就出不了三界、到不了極樂,而如果沒有對立心態, 這裡就是極樂世界。
嗡嘛呢 唄咩吽
投票
交易
懸賞
活動
本站資源,歡迎引用
清除 Cookies
-
聯繫我們
-
彌陀山莊 - 專門弘揚彌陀淨土法門
-
Archiver
-
WAP
控制面板首頁
編輯個人資料
積分交易
公眾用戶組
好友列表